这里的“中间”是指政府职能部门——包括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食药监局”)、物价局以及主要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组成的药品招标组和药品经销商。食药监局要严格控制药企以改头换面的形式推出所谓的“新产品”并进行高价申报的情况,应当对那些质量和疗效无实质性改变的药品(单纯的名称更改、剂量调整、包装改变以及非重要组分的增减等)不予批准;在药企进行新产品申报时,应当对其组方和用量进行审查,严禁以扩大用量、增加组成成分等方式增大成本基数。物价部门需要熟悉药品的生产过程、配方以及原材料的价格,核实直接材料成本,严控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中间间接费用,堵住药企准备用于商业贿赂的预留费用源头。对于药品招标组,笔者认为已无必要存在,只要食药监局严格控制好上市药品的质量、所有药企可以自由竞争、消费者可以自由挑选药品,就无需再组织所谓的评审组去评定所谓的性价比和疗效——招投标的存在会带来商业贿赂和暗箱操作的风险。药品经销商具有区域垄断性质,对推高药价和商业贿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费用支出非常隐蔽。因此,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必须结合药企的支出和药品经销商的所得进行严格审查,追究不当开支下所隐藏的偷税、商业贿赂等方面的经济和刑事责任。 (三)过渡期间医院自营药品的原则 如果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医、药分离的话,可以实行过渡办法,但必须严格坚持如下原则: 其一,销售药品所产生的利润一律不能分配,只能用作医院的发展资金。为了抑制医院对药品推销的非正常冲动,但同时也允许医院得到药品的市场平均利润,那就必须对医院的药品利润进行限制,即药品利润不得用于职工的奖金和福利,只能用于再生产。 其二,医院经营的药品的价格要与市场价格一致,并且患者可以自由选购。为了实现平等竞争.医院的药品销售必须与市场一样同药同价,医院不得享有任何特殊的保护性政策;同时,医院不得针对患者设置任何限制性条件、不得有指向性地引导患者消费特定药品,要将药品的选购权彻底地交还给患者。 其三,严禁药品的垄断经营。某些药企和医院规避国家政策,采取垄断经营的模式来剥夺患者的自由选购权,以达到其独享利润的目的;为此,它们采用特许经营等方式指定某些医院或者药房销售特定药品,而除这些地方外患者无法在其他场所购买到该药品。这种较为隐蔽的垄断经营方式绝对不能允许;一旦查实,可以对药企课以重罚,甚至实施严格的区域性进入、行业禁入等处罚措施。 三、科学配置医疗资源 从《2009-2012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最近几年我国医院数量有所增加,但存在不合理的情形,一是中医院这一类型增长偏少;二是一级和二级医院增长速度太慢。这样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医疗资源按照人口分布特点均匀分布,反倒形成了强者恒强、弱者长弱的劣性发展状态,结果是数量有限、集结优质医疗资源的综合性大医院迫使患者失去了更多的选择,由此“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更加难以解决。 丰富医疗资源并予以均衡配置,是解决“看病难”的关键所在,也是分散医改焦点矛盾的有效方式。它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硬件投入,包括增加场地、医疗器械、仪器设备等;二是软件投入,包括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医院经营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 (一)加强医院建设 在目前国家稳增长、调结构的经济背景下,国家财政可以投入适量的资金用于医院建设,按照人口分布的特点规划建设医院——更多的是要建立二级专科医院和门诊医院。 1.新建医院。 根据人口的分布特点和未来的增长速度,按照一定标准、选址中心区域新建一定数量的综合性医院,并分散建立适当数量的基层医院。 2.拆解和分散已有大型综合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这里的“拆解”并非进行实物解体,而是想方设法将其过于集中的优质资源分散后更具效益化地使用。一是以地区性的综合性大医院为龙头,纵向组建医疗集团;被组建的各级医院可以方便地共享已有的优质医疗资源,医疗集团中的医院可以顺畅地实现双向转诊制度,从而为患者及时就医、节约费用提供可能。二是医师多点执业,在一定的区域内、根据医生本人的意愿,并参照所在单位和需求单位的意见予以决定。三是定点定时帮扶基层医院+以弥补基层医院医疗技术劣势;还可以形成长效的定点定时帮扶工程,既可以分解大医院人多拥挤的压力.又可以方便患者就近医治,还可以带动基层医院的技术进步。四是采用重组或者新设的方式分设多个门诊医院,因为门诊需求是患者最主要的需求(约占就医量的70%),因此增设门诊医院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分流作用,也能满足患者最基本的就医需求。 3.整合零散、小规模的诊所和医院,使之成为具有相当负担能力的医院。 面对数量众多但力量相对薄弱的小诊所和小医院,管理部门可以将其因地制宜地分类整合,以发挥规模效应。 (二)促进医务人员向基层流动 全国各类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总体上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况。但是很多毕业生不愿到县级及其以下的医院工作,反而扎堆在大城市,供需由此变得不平衡。因此,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医务人才下沉到基层医院,这些政策应涵盖职称晋升、福利待遇、求学深造等事关医务人员个人生活条件和个人发展方面的内容,也应包括对县级及其以下医院的投入等改善工作环境的内容。 四、引入民间资本丰富医疗资源并配以医保基金改革 (一)引进民间资本促使公立医院加快改革速度
长期以来,民间资本进入医疗领域有较多的限制,这不但助长了公立医院的歪风邪气,而且限制了医院数量的适度增长;而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医疗行业,既可以实现医院数量的快速增长,满足患者的需要,也可以借用民营医院灵活规范的经营机制倒逼公立医院加快改革的步伐。一旦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处于平等的竞争环境中。医疗市场就将会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再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医疗市场将会处于一种供需平衡的状态。在此基础上配以医保基金改革,“看病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